2016上海传媒蓝皮书发布:传统媒体全线收缩艰难转身,新媒体风云激荡泥沙俱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2-29浏览次数:117

2016上海传媒发展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建构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开启新征程。传统媒体在全线收缩中艰难转身,通过打造新产品、重塑价值链、搭建新平台、借力资本等方式拥抱互联网,深度转型创新。新媒体继续快速扩张,移动客户端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在用户获取、新闻分发、资本控制领域的掌控进一步强化,影响传媒业整体格局和舆论生态。2015年传媒在产业形态、舆论生态、传播格局上继续深度融合调整,繁荣与危机并存,风险与机遇同在。

2016上海传媒发展报告》由上海社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编写,梳理2015年传媒大势,解读传媒政策,分析传媒形态。聚焦上海传媒,探究“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上海传媒如何整合资源创新突破,开拓媒体新格局。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上海传媒蓝皮书》主编强荧指出,2015年“数字中国”、“网络强国”、“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对传媒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媒体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高峰。上海认真落实中央战略部署,贯彻改革理念和举措,以“引领主流价值观”、“处理好阵地与市场、导向与效益”为核心,积极推进传媒融合发展。上海报业集团的融合改革进一步发展,其新媒体产品“澎湃”、“界面”,赢得了用户、市场、业内的广泛好评,综合传播力影响力名列前茅。上海文广集团(新SMG )改革一周年以来,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不断调整完善组织架构、内容生产流程、商业模式,加速互联网化转型打造新型互联网电视生态体系,翻开了改革发展新篇章。

 

蓝皮书指出,2015年以来媒体融合呈现四大主要态势:

(一)传统媒体全线收缩中艰难转身。2015年以来,从新闻分发、营收利润、总市值等指标来看,传统媒体全方位的式微和收缩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核心价值链缺乏支撑、传统商业模式难以为继、新媒体产品盈利困难、人才加速流失等综合因素影响,传统媒体正在失去往昔主流的生存模式。

(二)新媒体风云激荡泥沙俱下。新媒体继续快速扩张,移动客户端迅猛发展,影响传媒业整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社交媒体在用户获取、新闻分发、资本控制领域的掌控进一步强化。随着专业媒体垂直产品裂变细分与自媒体的专业化,媒体的内容生态链正在被解构重塑。

(三)移动客户端爆发式增长。“无移动不新闻”,无论新媒体还是旧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必争之地,传统媒体、老牌互联网门户、新兴网络媒体无一例外加入竞逐。移动客户端当属2015年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但数量太多、产品雷同、重叠度高、优质内容匮乏、盈利模式模糊的弊端日益突出,泡沫化加剧。

(四)资本强势介入、超级媒体集团显露雏形。媒体投资快速升温,体量庞大的超级商业公司、科技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大举进入媒体领域。2015年,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BAT为代表的超级巨头身影几乎到处可见。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拥有涵盖报纸、电视、网站、客户端、互联网电视、影视等多个领域的媒体平台。科技公司、商业公司正在成为跨界的新型超级媒体巨头,控制了传媒链的重要环节。

 

蓝皮书课题组对上海文广集团(新SMG)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评估解读其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综合影响力、竞争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分析,新SMG集团在机构重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生产、全媒体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SMG的扁平化组织机制改革突破了多层级法人管理架构,在内容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创新创优项目管理机制,重点打造的“独立制作人” 机制优势明显,平台资源得以活化高效运用,激发了内容生产活力,出现了一批品优质精的节目。

(三)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实现全媒体流程与组织再造。20154月建成的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融合指挥平台打通了人力、部门、资源、生产的整合调度。其新闻融合媒体系统已初步达到BBC全媒体中心的应用水平,为新SMG集团跻身世界全媒体新闻机构奠定了基础。东方广播中心推出的广播移动终端产品“阿基米德”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在用户总量、节目导入、社区营建上成绩不俗,成为互联网音频产品领域引人注目的佼佼者。“第一财经”积极探索整体统筹,开拓“4D(报纸、电视、网站、移动端)联动,整体合力”的融合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了以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网站相互融通的新媒体矩阵。

 

蓝皮书主编焦雨虹指出,技术的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决定了媒体的未来,媒体的代际更新明显增速,新的形态层出不穷, 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基本生存状态。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此时是转型发展的最佳时机,在构建新一轮媒体传播格局的竞争中,传媒业理当积极投入主动参与,承担责任发挥力量。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体同样面临挑战与危机。

报纸杂志休刊、电视规模收缩频道调整常常引发广泛关注。但事实是,代际更新频繁的新媒体消失的数量和速度并不比传统媒体少,曾经作为网络媒体象征的门户网站已经基本边缘化沦落为“旧媒体”,往昔各具特色的几大微博如今也基本只留下了新浪微博。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法判断新媒体马上取代传统媒体,实在太过草率和武断。

中国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全部推给互联网推给新媒体。传统媒体的问题既源于互联网,也源于自身存在的诸多痼疾。数量过剩,内容同质化,经营不善等问题并不是新问题新现象,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的薄弱不是由于互联网出现才突然产生的。因此,互联网冲击下的收缩调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媒体价值的支撑点在于价值品牌的重生与塑造,网络赋权既解放了个体的内容价值,也张扬了专业媒体的专业价值。

媒体的代际更新明显增速,媒体的边界日益模糊,但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媒体机构、品牌媒体人,始终是用户的优先选择,最终也会成为商业和资本的优先选择。国内两微一端平台上,人民日报、央视等关注度影响力依然名列前茅。国外的Face bookTwitter等超级平台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每日邮报等品牌媒体的用户追随度、忠诚度始终位居前列。

    当下中国媒体,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没落”与“繁荣”都只是表象,打造核心价值品牌才是生存与发展大计。

(三)新媒体生态需要新规则新秩序建设公正、合理的网络传播治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新媒体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和注意力,吸引了主流的资本和技术,享受政策和行业的各种红利,但与繁荣伴生的问题如罔顾版权、虚假信息、资源寻租等日益凸显。加之新媒体的商业属性资本属性更为突出,资源的有偿转换更为便捷隐秘,如何规范和治理是个重大问题。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传媒市场,是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建设力量,新媒体生态需要新规则新秩序。

 

中国传媒发展已进入构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的新阶段,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理当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借力资本拥抱技术,锐意创新打造品牌。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是所有领域的生存法则,执念于新旧之分已经毫无意义。打破机制和形态的藩篱,“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传媒当在竞争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共同创造中国传媒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