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论文会得到中国新闻奖青睐? 以第2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论文为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5浏览次数:65

        

    2015827日,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网络公示。作为“一扇观察文化场域如何想象荣誉、尊敬、承认、声望, 以及名望等象征秩序的窗口”,中国新闻奖这一“文化奖项”代表了“社会控制、文化祝圣和社会承认”。(黄顺铭,2014)除了备受瞩目的各类新闻报道之外,评选中还有一类是“新闻论文”。那么在业界的眼中,有哪些学术论文值得去认真关注一下呢?我们将今年获奖论文的核心观点做一简要梳理,供读者们参考。

   此次中国新闻奖的获奖的20篇论文分布在11家期刊报纸上,其中《中国记者》成为最大赢家,独占鳌头拿下6篇,几乎包揽了奖项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和《青年记者》,分别有2篇得奖;其他的如《人民日报》、《传媒》、《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解放军理论学习》、《中国摄影报》则各有1篇中标。这些论文按照主题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转型与发展

2. 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类型新闻生产

3. 新型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构建与融合

4. 网络舆情与网络民意

5. 媒体人媒介素养研究

 

 

 

论文题目

作者

推荐

期刊

 

《时度效的内涵、应用及着力点》

核心观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好时度效”的指示,深入阐释了时度效的内涵、应用及着力点。

陈寅

邓瑜 

新闻战线

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指南

核心观点: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定力与自信是做好舆论引导的思想根基;二、大局和大势是做好舆论引导的认识前提;三、主旋律与正能量是做好舆论引导的价值内涵;四、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做好舆论引导的方法遵循;五、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境界追求。

杨振武

郑剑

人民日报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核心观点:以江西日报社探索推进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为样本,对媒体融合从发展理念、实现路径、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王晖

陈国权

中国记者

《三线立体互动传播:电视媒体的必由之路》

核心观点:电视如何面对新媒体冲击和观众流失的严重局面?作者认为,按照传播新规律、观众行为心理新特点,着力打造基于电视传播的一条场内传播线、分别基于新渠道新技术新方式和一般性活动的两条场外传播线三线互补互促、立体互动的传播格局,将是电视媒体吸引和稳固观众的有效手段,将是电视媒体与观众发生深层次关系的有效渠道,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新的传播格局的策略。

李岭涛

陈富清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以资源整合推动媒体融合》

核心观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资源整合,推动多重资源全方位整合、融合形成化学反应,让互联网新兴传媒企业良性高效运转。重点要处理好新闻传播与信息服务、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全球传播与区域特色、现实需要与战略发展、行政参与与市场运作的关系。

邴正

刘君

张垒

中国记者

党性和人民性关系问题溯源

核心观点:通过回顾我们党的新闻史上三次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表述和讨论,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立场是一贯的,不论是在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坚持这种统一观始终如一;第二,尽管在一段时期内,人民性的概念被一些人注入了模糊的、错误的解释,但这不是人民性概念本身的过错,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正本清源,还人民性以本来的面目,从而进一步坚定在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上的统一观。

王冰洋

李康乐

刘学渊

新闻战线

在变革与坚守中加速前

核心观点:面对媒体格局空前巨变,广播电视在推进改革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牢记责任担当,既要清楚看到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应明确哪些是不会变也不应该变的。面对那些不会变也不应该变的,必须保持定力,恒久弥坚,或以一种变的姿态去更好地坚守。面对已经变和应该变的,则须与时俱进,以变制变,进一步加速融合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广播电视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度,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实施路径,有较强的针对性。

吕建楚

姜雨杉

电视研究

产品融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核心观点: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创新业态,创新产品,以产品为轴心,重组资源,开辟渠道,拓展市场。

陆先高

陈建栋

传媒

新闻+创意” 构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

核心观点:主流媒体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遵循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以“新闻+创意”打造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在持续创新中抢占媒体融合的一个个制高点。

慎海雄

陈国权

中国记者

 

 

《网络舆情不等于网络民意》

核心观点:互联网上经常参与政治议题讨论的用户对党的政治信任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希望被寄托在“国家”身上,沉默的大多数仍然追求“秩序”和“稳定”。“温和中间派”和“理性大多数”亟需被纳入网络民意的测量范围。

郑雯 桂勇

刘鹏

新闻记者

报业集团如何布局全媒体

核心观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传统报业必须尽快搭建一个多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通过结构再造和战略转型,推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全面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对新华报业的媒体融合实践予以了梳理和总结,提出当前报业的媒体融合当从三“点”入手:抓住节点,分步试点,清除盲点。

周跃敏

陈国权

中国记者

法治新闻的数据挖掘与应用

核心观点:文章从在业界实践触犯,第一次全面分析总结了法治新闻数据挖掘和运用的背景与意义、形式与方法、思路与出路,认为为适应媒体融合大势,运用新媒体挖掘和展示法治新闻背后的数据关联,运用可视化手段进行传播是必由之路。

魏春华 吴珂

陈国权

中国记者

对移动互联下纸媒生存的四个判断

核心观点:四个观点:1. 纸媒可以化危为机,“纸媒消亡论”是一个缺乏足够理论与实践依据的草率命题;2. 纸媒要实现“纸”与“新闻”的产能升级,在新的维度里达到新的传播共振,依然要坚守“内容为王”这一生存与发展的底线;3. 应成立纸媒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不能让纸媒的劳动成果成为网络媒体的免费午餐;4. 读者数据库是纸媒亟待开发的一座富矿,从而既丰富纸媒经营手段和路径,又增强读者与纸媒的相互依赖度。

范洪涛

中国记者

再论新媒体基因

核心观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本质上存在文化性的差异

彭兰

章淑贞

新闻与写作

主题性报道也需要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主题性报道的自省与创新

核心观点:,“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影响主题宣传传播效果的重疾,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认为在舆论争夺战中要遵循“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新规律。

仝文瑜

姜雨杉

电视研究

加强资源有机整合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核心观点:结合无锡广播电视台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认为通过构建全媒体平台、构筑现代传播体系、重构新闻生产方式,在平台、内容、渠道、技术和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可有效激发媒体内在的活力与动力,显著增强舆论引导力和媒体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新闻舆论。

严克勤

樊丽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关于应对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思考

核心观点:网络涉军负面舆情进行了系统梳理,对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夏忠 马宏省

祁一平

解放军理论学习

一名图片编辑的遐想――大数据时代图片资源的检索与使用

核心观点:文章认为在新闻领域新闻摄影具有数据量大、使用频率高、传播效果好等特点,必将成为大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

耿菲菲

徐京星

中国摄影报

传统媒体人提升判断力所需的媒介素养

核心观点:作者反思业界评论实践,提醒传统媒体人应提升新媒体素养,评论永远不能走在新闻前面,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评是非与利害,抵制网络的简单化思维,拒绝标签化,并远离“把网络当成整个民意舆论场”的互联网幻觉,要脚踏实地地认识真实中国。

曹林

杜娟

青年记者

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及打造路径

核心观点:从概念上论述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形态多样的本质是分众化,手段先进的核心是内容建设,竞争力的基础是赢利能力。

陈国权

王立纲

青年记者

 

参考文献:黄顺铭. (2014). 制造职业荣誉的象征:中国官方新闻奖的制度实践(1980-2013. 国际新闻界, 6(6), 29-45.